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祁连概况 | 党政领导 | 党的建设 | 经济社会 | 招商引资 | 外媒看祁连 | 祁连视频 | 通知公告 | 民生关注 | 友情链接
现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祁连新闻网外媒看祁连
【西海都市报】扎实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绿色祁连的幸福底色
来源:西海都市报讯
发布时间:2017-04-11 11:09:43
编辑:马玉英

  推进“四个转变”,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祁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禀赋资源优势,阔步向前……

  在青海东北部与甘肃西部交界之地,有一条绵延800公里的山脉,它海拔达4000米以上,蕴藏着3000余条冰川,在中国的生态版图上,这座山被定义为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它就是祁连山。倘若没有这座山,西面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边腾格里沙漠、南侧柴达木沙漠,将席卷连片,直逼西北,觊觎华北;干热风暴,会直扑“中华水塔”三江源。

  为了将祁连山生态保护好,确保祁连山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青海一直矢志不渝。在4月7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青海省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便是明证。在祁连山中段腹地,有着5万人口的祁连县,更是以“生态立县”的理念,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座绿色屏障,还将自身打造成了山腹中一颗坚强跳动的“绿色心脏”。

  天境祁连:忧于生态,更优于生态

  “‘生态立县’对我们祁连来说,不是一句空话。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祁连的底色。”祁连县旅游局一名干部这样告诉记者。保护生态的概念,在祁连已经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祁连素有“天境祁连” “祁连林海”“天然氧吧” “动植物基因库”等美誉,有中国最美的祁连山草原,中国避暑名山牛心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祁连风光”、高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的黑河大峡谷等。同时,祁连县平均海拔3169米,年平均气温1℃,年降水量约在420毫米之间,山大沟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祁连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在生态,忧患在生态,出路仍然在生态。面对这一县情,祁连县确定了“生态立县”的理念,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载体,承担起建设“天境祁连”的重要职责。为使生态屏障更加安全,全县持续开展林业重点营造林工程,包括退耕还林、天保公益林建设、 “三北”五期、省级公益林建设等,累计完成封山育林近两万公顷。并启用了8个自然保护区基础管护站,通过严格落实巡护主体责任,使保护区得到了全方位监管。

  截至2016年中旬的统计数据显示,祁连县的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12.8%增加到了14.87%,增加了2.07个百分点,林分单位蓄积由2000年的每公顷111.4立方米增加到每公顷134.7立方米,增加了23.3立方米。

  祁连县也因全年空气质量优良,所属八宝镇冰沟村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近年来,祁连这颗青藏高原的“绿宝石”,因绿水青山、天境之美,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生态秀美正反哺祁连人民

  记者从祁连县了解到,为使生态文化建设更加繁荣,祁连县拓展了生态文化体验之旅,以森林、草原、湿地、冰川等为载体,以森林公园、黑河源国家级湿地公园、八一冰川等景区景点为核心,打造祁连县生态文化品牌,形成了祁连山大草原阿柔大寺、祁连森林公园、黑河源国家级湿地公园、祁连鹿场、八一冰川的祁连山生态文化体验线路。新理念,孕育新希望,祁连县始终把握绿色发展主基调,走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大力实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双轮驱动保住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在祁连渐成现实。

  “十二五”以来,祁连县投资6.4亿元实施了“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打造了卓尔山、阿咪东索、牛心山“大地艺术”等景区(点)。到目前,全县主要景区景点已形成较为畅通的公路交通网络,截至2016年,全县农(牧)家乐总数达到72家,全县有一定接待规模的宾馆达到65家,床位数达到10000余张,但当旅游旺季来临时,祁连仍然一房难求。

  许多旅游业内人士认为,祁连是集雪山、峡谷、草原、林海、湿地为一体,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是青藏高原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的浓缩版、精华版、珍藏版,加之便利的交通条件,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生态正给祁连人民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绿色红利”。

  绿化在祁连是一场“集体行动”

  为了坚守绿色福利,祁连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2017年,祁连县还将投资800万元,开展重点湿地保护与建设13000多公顷,同时,陆续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防护林、公益林造林、退耕还林造林工程和森林抚育等多个项目,有些项目任务早在去年7月就已经相继下达。

  “从这个月起,祁连县的绿化造林工程将陆续展开。在造林的同时,我们还将对毁林等违法行为采取严打的高压态势”。县环保林业局负责人说,祁连将充分发挥森林公安职能作用,深入开展各项严打专项行动,加大涉林违法犯罪尤其是毁林和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的打击力度;加大森林防火排查力度,消除火灾隐患,确保祁连的林业生态安全。

  行走在祁连,记者发现,植树造林工程在祁连并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行为,早已经变成一场“集体行动”。 “一边参与土地平整,一边还要参与义务植树,我们祁连的干部职工真是好样的!说到绿化工作,每一个人都不甘落后,这也是生态深入人心的结果。”祁连县电视台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去年在春季造林期间,祁连各族干部职工义务完成了拉洞新型社区的土石方清理回填平整任务,共完成任务量19000平方米;广大乡镇群众还积极参与义务植树,在八宝镇、扎麻什乡,去年全县群众就完成了义务植树任务15万株,其中八宝镇8万株,扎麻什乡7万株。今年,随着天气转暖,祁连广大干部群众又为新一年植树增绿行动做着准备。

  生态+扶贫:绿色成祁连幸福底色

  好生态不但为祁连送来了旅游效益,也为祁连人民送去了许多就业岗位,为祁连县的扶贫工作出了一把力。记者从祁连县政府获悉,去年,祁连县整合了天保、公益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等工程项目,设置并落实生态扶贫管护岗位984个,其中已聘用787个,拟聘用197个,这一数字占了全县1587户贫困家庭的62%,覆盖到了全县范围,在各乡镇按贫困人口所占比例分配管护人员名额。

  “参与绿化不但能够实现家园美化,还能实现脱贫致富。难怪祁连人的绿化劲头这么足。”特别是,近年来祁连在建设“一带一路”绿色生态屏障的进程中,以森林围城、生态景观林带和城镇绿化美化等重点工程为抓手,全力打造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绿色生态屏障。在此基础上,还于2013年4月启动了高标准万亩造林工程,县城周边主要坡耕地基本覆绿,造林地苗木保存率达90%。

  这一工程正让祁连实现群众增收、生态改善的“双赢”。祁连县林业环保局负责人介绍,在群众增收方面,祁连县每年按每亩造林地退耕补助160元标准给予补助,在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基础上解放了部分劳动力,使老百姓有更多精力从事个体经营或外出打工,用于补贴家用和提高生活质量。

  在生态改善方面,大面积绿化可以有效提升祁连县城整体生态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充分发挥林业生态、经济、固碳、保健、美化五大功能,将祁连县打造成全省旅游强县,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也得到了当地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被称为祁连县的“生态银行”。

  不只是祁连县的生态银行,祁连的绿色青山也是祁连人民的“生态银行”,是祁连山腹地里一颗不断跳动着的“绿色心脏”。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青海新闻网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新华网青海频道 | 海北新闻网 | 海北州人民政府网 | 祁连县人民政府网 | 祁连旅游文化网 | 门源新闻网 | 海晏新闻网 | 刚察新闻网 |
主办:中共祁连县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ICP备19000163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