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祁连概况 | 党政领导 | 党的建设 | 经济社会 | 招商引资 | 外媒看祁连 | 祁连视频 | 通知公告 | 民生关注 | 友情链接
现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祁连新闻网外媒看祁连
【西海都市报】新祁连 释放活力振翅飞
来源:西海都市报讯
发布时间:2019-01-08 11:36:37
编辑:马玉英

  西宁飞往祁连的飞机翱翔蓝天,从云端之上鸟瞰山河大地,气势磅礴,生机无限。还未欣赏够天地间组合的一幅幅精彩画卷,随着空中乘务员优美甜润的提示播音,飞机已经降落祁连机场,时间只过了半个小时。时间回转,1979年11月,一个6岁的小男孩随母亲清晨6点半从西宁乘坐班车驶向祁连。在沙石路上经过11个小时的颠簸,到达祁连时天已经黑了。那时的祁连只有一条主街,街上没有路灯……

  40年的艰苦历程,40年的辉煌跨越,祁连各族群众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见证了天境祁连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团结一心、改革创新中不断探索和前进,书写了祁连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

  城建:三宜城镇的美丽蝶变

  祁连县城位于牛心山和卓尔山形成的峡谷中,形如一字长蛇,南北狭窄,这是制约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瓶颈。

  祁连县结合县情、因地制宜,以打造“适宜人居、适宜发展、适宜创业”的“三宜”城镇和生活工作环境为目标,全力推动“三城三区”建设,超前谋划,广开“绿色发展”路径,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围绕高原园林城镇和生态旅游城镇建设,大力实施“城乡规划建设兴县”战略,以“适宜”集中实施基础设施、环境美化、保障安居、村镇建设等项目工程。形成了以县城为轴心、镇区为节点、社区为终端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城乡规划体系、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如今,夜幕降临,县城居民纷纷走出家门聚在一起,用不同的方式放松身心。在新城区文化广场上,每天都会有百余人伴着欢乐的节奏,跳起欢快的锅庄。广场西边的健身器材上,许多老人和孩子在那里锻炼身体,欢声笑语,和谐相处。

  说起老县城,66岁的退休职工马福强很是感慨:“以前县城规模不大,基础设施滞后,道路建设不完善,没有路灯,更别说环境卫生了。饭后想出去遛个弯,却没个去处,没走几分钟就没了兴致。现在的祁连县城太漂亮了,宽阔干净的马路,明亮时尚的路灯,八宝河河道景观带,卓尔山夜景亮化等等,到了晚上,整个县城都亮了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经过17年的奋斗,祁连县城城镇绿化率从原来的28.4%上升到52.9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05%,人均绿地面积达9.24平方米。道路建设13.9公里,形成了“四横十四纵”的道路格局,并实现了水、电、暖、有线电视、通信“五网”入地。为打造天蓝、水清、地绿、景美、人和的“天境祁连”,大力实施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成了许多标志性的建筑,城镇面貌别具风情。

  交通:地面空中“陆翼并进”

  改革开放初期,祁连县境内仅有369公里的简易公路,在祁连农村牧区,马车、牛车、马驮牛背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手扶拖拉机、自行车更是稀有之物。

  修一条路可带动一方经济,铺就一张交通网可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祁连县顺应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将振兴地方道路运输事业正式纳入祁连县地方经济发展规划,逐年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条条土路变成了柏油马路,乡村公路纵横交错,逐渐成网。一批批事关民生民计的通村道路、旅游公路、便民桥梁、村道硬化等项目相继得以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农牧区经济发展,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便利的交通也为祁连全面推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注入了新动力。祁连县立足改革创新,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开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创新旅游品牌营销模式,借助交通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的契机,顺势启动全域旅游规划,使“天境祁连”成为大美青海的又一张旅游金名片。

  今年8月28日,祁连机场正式竣工通航。这一“空中走廊”的建成,不仅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条件,更为全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丝绸之路新驿站,再扬天境祁连锦绣风帆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

  教育:沧桑巨变翻天覆地

  走进坐落于新城区人民路祁连县民族中学,第一眼给人的感觉是美丽和大气。校区由综合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和学习休闲区四部分组成。始建于1975年9月的祁连县民族中学,是在海北民族师范学校祁连代训班的基础上创建的,经过两次搬迁“升级”,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学校现有39个教学班。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参加社团活动,教学内容丰富有趣,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越来越高。

  说起祁连教育的发展,祁连县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尚海红可以说最有发言权。从一名学生到一名教师再到县教育局领导,她跟随改革的脚步一路走来,是祁连教育沧桑巨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尚海红说:“以前,祁连县有学校61所,当时存在‘马背小学’‘帐房小学’、牧读学校等,虽然多,但是教育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有着十来间砖瓦结构的教室,算是像样一点的学校。那时冬天,学生们在教室上课,虽然前后架着两个大炉子,烧的是煤砖,但教室里温度不高,一天下来,老师和学生的鼻孔里全是黑的。教学设施短缺,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个篮球、一个足球,时间久了,足球破了不能玩,学生自己动手用针线缝上,可是因为漏气,无法使用。现在经过教育资源整合,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冬天有暖气,还开办了网络教学。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祁连全县各中小学积极开展‘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校园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祁连县教学质量提升明显,教学条件、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这个传统的教学方式发展到多媒体、信息化。近三年,祁连县高考上线率达99%,本科达线人数年年递增。2018年,在祁连教育史上出现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录取生。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祁连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实现优美跨越和美丽蝶变的背后,离不开祁连县领导班子的决策部署,离不开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同样也离不开祁连县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付出,祁连人将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在建设山清水秀,人富景美的筑梦之路上,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青海新闻网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新华网青海频道 | 海北新闻网 | 海北州人民政府网 | 祁连县人民政府网 | 祁连旅游文化网 | 门源新闻网 | 海晏新闻网 | 刚察新闻网 |
主办:中共祁连县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ICP备19000163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