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祁连概况 | 党政领导 | 党的建设 | 经济社会 | 招商引资 | 外媒看祁连 | 祁连视频 | 通知公告 | 民生关注 | 友情链接
现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祁连新闻网生态旅游
“绿水青山”成为了祁连群众的“金山银山”
来源:祁连县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综合联络组
发布时间:2019-08-13 08:40:09
编辑:马玉英

  近年来,祁连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全县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绿水青山”成为了祁连群众的“金山银山”。

  “建管”并重,生态效益提标扩面。自“十二五”以来,依托国土绿化、天保公益林、祁连山、退牧还草、生态补奖、试验区建设等重大工程,先后开展退化草地改良、黑土滩和沙化草地治理试点等工作,累计实施退牧还草工程17.5万亩、封育120万亩、防除毒杂草10万亩、防治鼠虫害935万亩、退化草地治理8.5万亩、人工造林4.92万亩、封山育林30.1万亩、森林抚育10万亩,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草畜联动新机制。严格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全县确定新一轮禁牧面积511.36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040.69万亩,每年享受草原生态补奖资金8134.53万元。通过此措施,由原来仅仅依靠草地资源的游牧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并存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加了农牧民经济收入。

  “禁养”并举,减畜增收实现双赢。着力缓解草畜矛盾,通过政策推动、项目扶持、技术服务、模式创新等措施,采取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或村为单位建立舍饲养殖基地,实现超载牲畜转移。积极拓宽饲草渠道,大力发展饲草料基地建设,建植人工饲草料基地和高标准饲草料基地6万亩。在张掖、门源等周边地区建成“飞地牧草”饲草地1.74万亩,新增饲草12.9万吨,与门源订单青贮饲草5000余吨,并大力推进“牧繁农育”“牧减农补”“农牧耦合”,实现了“以草定畜、草畜联动”,形成“春季休牧,夏季游牧,秋季轮牧,冬季自由放牧”的天然草地全年放牧模式,达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目的。投资609万元在7个乡镇9个畜牧业股份制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牧场开展生态休牧试点45.57万亩,转移牲畜2.86万只羊单位。草原资源保护监督机制不断健全,成立全面开展禁牧和草畜平衡督查工作组,各乡镇成立由主管乡(镇)长、村两委、管护员组建的禁牧执法大队,将禁牧减畜和草畜平衡纳入村规民约范畴,切实形成以村民自主禁牧为主,监督管护为辅、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和监管机制。

  “守护”并施,生态格局不断优化。把全县1795名生态管护员转化为网格管理员,重点对森林、草原资源加强日常监管,通过建立智能监控塔,发放GPS手持巡护终端等措施,管护模式不断提档升级。举办全县林业生态管护员和草原生态管护员培训班各1次,参加人数达16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800份,悬挂宣传横幅60多条次,通过“三网三微信一台”开展宣传15次,业务培训2000人次。执法力度不断加强,相关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开展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全县组建草原生态管护站7个,全面开展草原禁牧执法工作,累积出勤800人次,行程4000公里,巡查面积达6000万亩,确保了禁牧任务的全面落实。

  “规定”并用,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审查登记机制,出台《祁连县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祁连县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祁连县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祁连县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办法,建立县、乡草原流转服务平台,不定期对流转草原的产草量和载畜量以及利用情况进行测定和评估,防止了草原资源破坏、超载放牧、改变草原使用性质等违法经营现象的发生。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青海新闻网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新华网青海频道 | 海北新闻网 | 海北州人民政府网 | 祁连县人民政府网 | 祁连旅游文化网 | 门源新闻网 | 海晏新闻网 | 刚察新闻网 |
主办:中共祁连县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ICP备19000163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