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祁连概况 | 党政领导 | 党的建设 | 经济社会 | 招商引资 | 外媒看祁连 | 祁连视频 | 通知公告 | 民生关注 | 友情链接
现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祁连新闻网祁连要闻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纪实
来源:祁连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2020-08-05 08:49:06
编辑:马玉英

  祁连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地位特殊,生态系统脆弱,生态保护责任重大。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行动,是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使命担当,是顺应群众美好生活期盼作出的民生实事,更是祁连“治山、治水、治林、治河”的重大实践。

  依托资源禀赋、促进系统提升

  近年来,立足“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升和卓尔山·阿咪东索5A级景区创建为契机,以保护好祁连山生态环境为己任,以打造祁连山区生态功能提升与旅游协调发展示范区为抓手,严格按照“实现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和“真正改变治山、治水、护田”的目标要求,高位推动、全力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系统实施了总投资6.13亿元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格局安全、县城周边农村生活整治、水源地保护、矿山生态修复、地质灾害、生态农牧业循环旅游观光6大类48子项,坚决扛起筑牢了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

  立足功能提升、实现绩效目标

  按照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整治修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三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实现“三个全覆盖”的要求,将全县55处水源地保护、15个废弃矿山以及县城周边污水管网配套、县污水处理厂提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野牛沟乡、峨堡镇、默勒镇、阿柔乡污水处理工程整治项目纳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整体予以实施。通过实施“三个全覆盖”,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面积达到1.2万亩,治理区域地貌与原有地形实现自然衔接,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县、乡、村”三级饮用水源地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达标率达到100%,植被恢复达到98%以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效果持续提升,县城周边及集镇污水收集处理率高于80%以上,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高于85%以上,项目绩效目标初步显现。

  着眼景点打造、实现格局优化

  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确保水安全为主要任务,将八宝河、黑河干支流8条河道纳入格局安全工程,对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有效解决了“冰沟+县城”、小八宝河、扎麻什河等小流域“山损、林退、水减、田瘠”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升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屏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防汛抗洪等功能。阿柔乡小八宝废弃石棉尾矿生态修复工程是15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样板。治理起初,根据区域特点,坚持以系统思维和整体修复理念统筹推进小八宝河生态修复,景观破碎化的现状得到大为改观,一个“山青、湖平、岸绿、林茂、水动”的生命共同体展现在眼前,昔日废弃尾矿已然成为踏青游玩、驻足赏景、休闲健身的“湿地公园”。

  打造生态样板,形成祁连模式

  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祁连全面实践、落地生根,山脉青、河水绿、森林茂、田地沃、湿地多、草原美的生命共同体正在形成,一个治理有效、系统完备、功能提升的祁连模式不断形成,“三个最大”县情魅力不断彰显,天境祁连风光将更加无限,绿色发展愿景将更加可期。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青海新闻网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新华网青海频道 | 海北新闻网 | 海北州人民政府网 | 祁连县人民政府网 | 祁连旅游文化网 | 门源新闻网 | 海晏新闻网 | 刚察新闻网 |
主办:中共祁连县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ICP备19000163号-41